关于端午节你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荀子云 :“圣人明知之, 士君子安行之 ,官人以为守, 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 ,以为人道也 ,其在百姓 , 以为鬼事也。”

一、端午民俗应先于端午节而存在。端午民俗或端午现象应该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最先出现的端午民俗并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渐发展、演进,由于当时还没有历法,所以最初的端午民俗只是一个刍形,一种习惯,人们并不是为过节而开展民俗活动,而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为适应自然和征服自然而形成的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是伴随着人们因崇拜自然、崇拜鬼神以及龙图腾崇拜等而举行一定的祭祀活动。所以现代学者们都称端午节是卫生节,并称端午节就是为镇灾辟邪除疾而生,所谓五月五日,即“恶月恶日”,就是由于端午来临时,炎热的夏天随之而来,也就意味着年复一年的疫病、蛇虫、猛兽、洪水等等会再一次袭扰人们的生活。

一方面人们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阻止这些灾害的到来,另一方面人们便用“无为”的办法,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信仰天神和天命、信仰上帝、信仰鬼神,向他们祈祷并求助。《小戴礼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神。

这时期的夏至节主要活动应该是驱灾避祸,祭祀祈福。

后来,随着历法的出现,中国古代人利用土圭实测日晷的办法最先确定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近年来商史学者通过研究甲骨文,发现夏历五月是殷历之岁首。殷历是以麦收后的始食麦、种黍及“大火”星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正月的。于农事,则称食麦月,于天象,则称可标志岁首的大火为“大辰”、“天子大纪”。此月为夏至所在月,相当于夏历五月,借用月建称名,则可说是‘建午”。进一步发现证明,上古历法之夏至与五月初五是同一日。由此可以确定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将夏至定为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夏至节已经初步定型了。今天有些地方的年长人仍然称之为”五月单五“或”夏至“,而少称端午大概意在此。但是尚不能确定当时有没有端午的称呼。端午一词最早是何时出现的,目前尚不可考,今见到端午一词最早出现的典籍是西晋名臣周处著的《风土记》,晋周处《风土记》云 :“仲夏端午 , 烹骛角黍 。”又云:“五月五日 ,以菰叶裹黏米煮熟, 谓之角黍,以象征阴阳相包裹 , 未分散也。” 可见在晋朝时 ,粽子已有模有样, 与今天的很相近了。而这个时期夏至节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了。但不管怎样夏至节的民俗活动已经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了,而且当时的人们应该就是在五月初五过夏至节。

这时期的夏至节,由于历法、小麦、黍米的出现,增加了庆祝、祝福丰收的民俗活动。

吉庆佳节1000元端午纪念钞

二、端午节与夏至节的形成和发展命运大概和春节与立春形成和发展差不多。1914年1月21日,袁世凯批准阴历元旦为春节,于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立春”节庆活动逐步消失,民间很快流行起“过春节”一直流传至今。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由于官方的一纸公文即改变了形成了几千年的”立春“节活动,这应该是节日的一大特点。

随着历法运算的日益精密,“夏至”与“端午”分离,不再确定是五月初五,但是夏至节的习惯却留下了。虽然不能确定具体在哪一年发生的分离,但是可以想象,当时的”五月单五“节与”夏至“节是同时存在的。也可能在某一个朝代当时的官方也出台了一个文件,专门指定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而夏至节却仅仅成了一个节气。于是人们开始主要筹备过端午节,而淡化了过夏至节,然而由于夏至的地位比较特殊,对于农时的影响要胜过端午,所以截至目前老一辈人嘴里常念叨“做夏至”。这一点立春比不上夏至。

另外华夏民族的数字崇拜为“1、3、5、7、9”,且叠日为吉日,如三月三是上巳节)、七月七是七夕节、九月九是重阳节,于是给五月五起名为端午节。

2001-10 端午节(T)

三、端午节的节日氛围伴随着多个传说故事而发展。

关于端午的传说,最著名的有三个,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二个是为了迎接伍子胥,三个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还有介之推 、勾践等传奇人物,应该说端午起源的传说不下十多种,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抉择而湮灭罢了。那么试想每个传说必然要与至少一个端午民俗联系起来,无形中推动了端午节的发展。比如荆楚文化对端午节俗的成熟就曾做出了巨大贡献,荆楚文化的南北交融 加之官方对屈原这一忠君爱国典范人物的大力提倡和民间对屈原这样具有崇高品性的诗人的厚爱 ,便使得今日的端午节与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而且每一个传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端午民俗,对于增进端午节日气氛功不可灭。

2018-15 《屈原》 特种邮票 套票

四、端午节随着中国历史上的多次人口大变迁而得以发生南北交融。第一次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第二次是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第三次是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还有诸多由于战争、环境等原因引起的规模较大的移民。移民必然引起文化的移迁,,而与农业相关的端午民俗便会首当其冲地与当地文化相碰撞,而以新面貌出现 。笔者以为 ,北方端午登山习俗融入南方的稻作文明后,便被水边赛龙舟的形式替代了。在笔者看来 ,水边祭天最为热闹 、最有气氛的便是百越民族的龙舟竞赛 ,其实, 龙舟赛之所以会为端午节俗所容纳 ,极可能与远古水边祭天有关。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