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职业画家。重要参展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东方之路、东方之路、中国新艺术展、第四届亚洲艺术展、中国新艺术展、中国前卫艺术展、中国!、透视:中国新艺术、是我、开启通道、开放的边界、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等。
方力钧
他人眼中的方力钧
从学习艺术开始,到走向职业艺术家道路将近30年的时间里,方力钧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现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世界。他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感受、认知和艺术表达都是以人的内心世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形式语言,无论表达人的何种精神侧面,方力钧作品中具有象征性的人物形象和表情结构大都源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活状态与人际关系状态,而那些酬酢往来密切的朋友便在作品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甚至成为标志性形象符号。
——黄立平
与方力钧合作,让我感到他既是一个格局很大、也是一个很有公益心的人,其情商也特别高。方力钧跟许多艺术家都不一样,他画画就是为了把对人生的体验表现出来,而不是为了满足于纯粹视觉的形式主义者。
——鲁虹
方力钧作品《1990》
我与方力钧虽相见恨晚,却一见如故。在我看来,方力钧是一个在艺术上反应很敏锐的人;在生活上也是一个很智慧的人;在谈笑之中、和朋友的交往之中,也能体现出他是一个对待朋友很真诚的人。你不要看他每天好像是说说笑笑,其实他对工作是非常认真的,而且他做作品也很勤奋。他是一个看起来很松散,其实很自律的人,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安排,严格来讲他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傅中望
他常年留着光头,而且是一个尖尖的光头,两侧还有一对竖起来的煽风耳,和一双狼一般的眼睛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方力钧凭着那颗光头和一对扇风耳,还有那双狼一般的眼睛独闯世界,踏进许多陌生领域;那些横空出世的‘光头’如一盏明灯,在中外艺坛独树一帜。
——栗宪庭
你让我谈方力钧,我一定给你献上一道大餐。我们认识的时候,他才十几岁,我也二十多岁,那时候我们都是青少年,那个时期我们一定互相都表示自己对艺术真正的热爱,人生为了什么?我将来要干什么?所以他点这一句不要忘了我们的初衷,我听了仔细一想,这样一个爱调侃的嬉皮笑脸的人说出这样的话,这真是他对我说过的最有质量的一句话,能说这句话的一定是一路走过来的人。在绘画这条路线上,方力钧总担心我迷失了,他说你别忘了你的初衷。他的筋骨是用钢铁做成的,他是有一种硬度的人。
——李津
方力钧《静物水粉》
理解方力钧,最好的途径就是感受他的交游,阅读他的图像,体验他对生活审视的严峻目光和其深刻的穿透纷繁现实的思想力量。方力钧的交游和图像为阅读者提供了打开方力钧知识图谱和文化感觉结构的可能路径。他的视觉表达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他的视觉讲述间,让阅读者清晰地读出了他独禀的气性,放荡不羁的品格,思想者的勇气和思想的力量。而浸润在其视觉表达间的:一、人道和人性,二、大历史缠绕的个人命运,三、疼痛书写,四、裂变与承续,五、北方的狼,亦构成了再识方力钧的核心语词。
——冀少峰
我觉得方力钧和一般人不同的一点是,他是一种有历史观的人,对事情或历史有所判断,能够把个人的东西和历史连接起来,然后不被这种历史的话语所裹挟,从而变成一种能够像历史输出个人的东西。
——叶永青
方力钧看起来说话调侃、爱开玩笑、嘻嘻哈哈,其实他挺重情义。我和谁成为朋友,最核心的东西是重情义,艺术成就那是另外一回事。方力钧对当代艺术的贡献毫无疑问是有目共睹的。从我的角度看,我觉得他是可以相信的朋友,这是最重要的。
——王广义
方力钧作品《乡恋》
他画身边的朋友, 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了友情赋予他的灵感,给了他很多画画的感觉。与他相比,我的积极程度没有他那么高,他比较热情,愿意呼朋唤友,我对朋友相对冷淡一点,不像他那么热情。他身上有一种‘利他主义’精神。他希望尽他的能力帮助别人,这个我觉得他做得就比较好。”
——岳敏君
方力钧是有游离式的,他说话的时候似乎在说这个,但是他的意思可能是另外一个。他会想得很周全,他希望把事情和人际关系处理到完美。
——张晓刚
像方力钧这种人物,已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了, 他必然会这样丰盈自己。这里面会有一些先天因素,比如勤奋、聪明等等,但后天的因素,如经验、机遇等等更重要,是造就今天方力钧的前提。我记得方力钧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说我嘲笑崇高,但是我崇尚尊严。
——杨卫
记忆中,方力钧大理的工作室位于一个白族民居聚集的村里,是一个带院子的二层小楼,楼梯有点简易,甚至觉得有点儿危险,屋里陈设也偏简单,二楼卧室里扔在地上的床垫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依稀可以判断,方力钧不常住在这里,顶多算是他的一个“行宫”,这很符合我当时对艺术家闲云野鹤以及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想象,于我而言,这应该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早期的人物记忆以及工作室体验。
——谢蓉
方力钧作品《素描》
方力钧的形象特别是他所具有的共性,还是被立体、真实、客观地呈现出来:他重情义、生性练达,智商、情商超群,既能沉下心创作与阅读 (很小的时候就读少年维特的烦恼,上大学读曾国藩,后来读卢梭,刻苦学英语……),又有浓厚的烟火气息,喜欢聚、喜欢酒、喜欢朋友;既能沉浸在中国的“文化江湖”,偶露“痞子作风”,又具备相当的国际视野,深谙艺术品经营之道,并且心怀抱负,保持对政治的敏感;他有一只眼离开中国看中国,还有一只眼本色地看中国;他的作品形象既是中国符号,又有西方的语言;他是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但又认真的接人待物,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
——李挺岳
对于方力钧的认识,最初只是停留在“光头”这个符号式的形象上,后来才了解到他的雕塑、陶瓷以及水墨。有些泼皮,有些写实,面带微笑,却似笑非笑,其中注入了他与时代相关联的态度。廖文说,他架上绘画的人物造型几乎是“三无”,头上无发,状态无意义,身份无辨识。或许“三无”就是一种特征,一种辨识度,一种说辞、一种态度。而在郑今东眼中,方力钧是“三有”天才,他有三只眼睛看世界,三只耳朵听声音,然后还有三头六臂,这一切仿佛印证了“三寸全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的“三”字箴言。
——韩雅俐
(本文由收藏天下网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