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成功举办“匠心筑梦·技启未来”首届非遗文化节暨大师收徒仪式。这是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后,举办的首个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领导、国家级及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全院师生共同出席。
学院副院长刘意致辞
学院副院长刘意在致辞中表示:学院举办非遗文化节,旨在将非遗深度融入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可触摸、可创造的文化基因。这不仅是传统匠人与青春力量的对话,更是推动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动实践,是守正创新与行业发展的融合探索。
收徒仪式由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印伟主持。仪式上播放了徒弟们精心录制的视频,他们表达了对技艺传承的热切期望,对师傅的敬意和感谢。王希伟、袁长君、高东升三位大师分别接受了田其武、麻美琳、霍凯杰、曾红威四位徒弟的献花敬茶,并回赠礼物、给予寄语。徒弟代表霍凯杰发言,表达了尊师重道、传承技艺的决心。学院党委书记王雪涛、院长刘金芳与全体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三位工艺美术大师分享经验
仪式结束后,工艺美术大师王希伟、袁长君、高东升分别就玉雕、花丝镶嵌和内画鼻烟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表演讲,他们分享了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在工艺美术领域的收获和感悟。
学院党委书记王雪涛总结讲话
活动最后,学院党委书记王雪涛进行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大师和徒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他表示,收徒仪式给全体师生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非遗传承课。这既是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之举。他指出,新时代非遗传承面临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学院要深化校企协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要创新课程体系,推动非遗教育与现代设计融合;要强化师资建设,打造校内外非遗教师队伍;要拓展传播渠道,提升非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大师匠心宫廷绝技·铸就传世珍品
袁长君深耕花丝镶嵌非遗技艺四十余载,以“指尖乾坤”复活明清皇家细金绝学。他精准掌握掐、填、攒、焊等百余道工序,作品复刻宫廷气韵,金丝细若发丝却筋骨遒劲,镶嵌宝石逾千颗仍浑然天成,被称为“当代造办巅峰技艺”。
新中国历史上只有8位花丝镶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世的仅有5位。袁长君大师作为中国当代花丝领域承前启后的大师,始终致力于宫廷花丝艺术的传播,其参与的多件作品都引起了轰动性的文化现象,让“中国细金”成为走向国际的东方美学符号。他的作品每一件都堪称鬼斧神工,展现着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度,每一件都彰显着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与文化自信,他用指尖翻飞的金丝,编织出中华民族的盛世荣光。
国礼御制,匠心独运的艺术瑰宝
为迎接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传承好故宫的文化艺术种子,以宫廷宝玺,铭记百年盛事,传承大国文化,领略非遗绝技。国宝双绝《紫禁徽宝》由北京工美集团工美文化权威授权,以国礼标准严格把控质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长君亲手督造。这一作品不仅浓缩了600年紫禁城的历史,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它不仅是故宫博物院的珍贵纪念,更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